

Loading...
作为日活跃用户超8亿的社交电商平台,其独特的社群裂变、内容种草和去中心化运营模式,为品牌带来了巨大流量,同时也让价格管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品牌方若简单套用传统电商的控价方法,往往收效甚微。要维护品牌价值与渠道健康,必须针对其生态特性,制定一套系统性的有效策略。
一、品牌自主控价容易产生哪些误区
许多品牌在初期尝试自行控价时,常因对平台特性理解不足而陷入以下三大误区:
1.误区一:过度依赖平台官方投诉
许多品牌发现乱价后,第一反应是立即在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起投诉。但生态极其重视用户体验和社群氛围,对于“低价”本身,平台通常不直接认定为侵权。若投诉理由不充分或证据稍显薄弱,极易被平台驳回,多次失败后还可能影响品牌账号的信誉评级。
2.误区二:忽视内容种草与价格乱象的关联
乱价问题往往不仅体现在商品标价上,更隐藏在主播的“专属优惠”、社群的“专属暗号”以及达人种草视频的“低价暗示”中。品牌若只监控商品页面价格,而忽略直播间、短视频、社群等多元场景,就无法全面掌握价格体系的真实破坏情况,导致治理工作事倍功半。
3.误区三:治理手段单一,缺乏沟通环节
直接采取强硬的法律或投诉手段对付所有违规店铺,可能误伤被裹挟进入低价竞争的中小分销商,激化渠道矛盾。的生态强调“人情”与“关系”,缺少前置的沟通、警告与教育环节,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甚至可能导致分销体系离心离德。
二、建立分级处置机制
针对上述误区,一套精细化的分级处置机制远比“一刀切”更为有效:
1.第一级:监控预警与数据溯源
这是所有动作的基础。品牌需建立覆盖全场景(商品页、直播间、短视频、社群)的监控体系,不仅要抓取价格数据,更要记录低价内容的发布者、形式及频次。同时,通过采购取样、物流信息分析等方式,精准追踪乱价产品的货品来源,为后续处置提供精准目标。
2.第二级:柔性沟通与政策宣导
对于首次违规或情节轻微的店铺,尤其是认证分销商,应优先采取柔性策略。通过官方渠道发送《价格规范函》,或由渠道经理进行一对一沟通,重申价格政策、告知违规事实及可能面临的后果。这种“先礼后兵”的方式,既能维护渠道关系,也能为后续强硬措施积累道义基础。
3.第三级:平台投诉与法律手段
对于经多次沟通仍拒不整改的顽固店铺,则需启动刚性手段。此时,证据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。应针对其具体的侵权点(如盗用版权图片、使用品牌商标、虚假宣传等)发起精准的知识产权投诉。对于性质恶劣的售假或大规模恶意窜货行为,则应果断采用律师函或民事诉讼等法律武器,以达到震慑效果。
三、合作第三方维权控价公司
面对复杂生态,与专业的第三方控价公司合作,已成为品牌高效解决问题的优选路径。
1.专业优势:技术、经验与资源的整合
第三方公司拥有专业的监控系统,能够7×24小时无缝覆盖全域场景,精准捕捉瞬息万变的低价信息。其深厚的平台规则理解与海量案件处理经验,能确保在投诉时选择最高效的侵权理由,大幅提升成功率。同时,他们作为中立的第三方,在与店铺沟通时往往能减少直接冲突,更易促成和解。
2.实现全域、全场景的闭环管理
专业机构能帮助品牌实现从“监测-分析-沟通-处置-复盘”的全流程闭环管理。他们不仅能处理已发现的链接,更能通过数据洞察,预警潜在风险,识别渠道管理漏洞,从而帮助品牌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,建立起长效的价格治理机制。
3.成本与效率的最优解
对于品牌而言,自建一支具备同等专业能力的团队,需要投入高昂的人力、技术和时间成本。将专业事务外包给第三方,品牌只需支付固定的服务费用,即可获得专家级的服务,从而让内部团队能更专注于核心的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,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。
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利尔达园区2幢
扫码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