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Loading...
电商控价不能只靠“发现低价就投诉”,这就像一边灭火一边撒火种,问题永远反复。真正的控价是渠道治理的系统工程,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只会让品牌方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。
唯有深入问题根源,构建系统化防御体系,才能实现长效治理,让品牌价值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增长。
一、先找根源,别瞎忙https://www.xinyangkongjia.com/
在采取任何行动前,必须精准定位低价货品的来源。盲目投诉治标不治本,甚至可能激化渠道矛盾。
1.经销商为冲量返利而窜货
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部分经销商为了完成品牌方设定的销售指标、获取高额季度或年度返利,会选择将产品跨区域销售(窜货)。接收窜货的下游商家为了快速回笼资金,往往以低于官方指导价的价格在线上抛售,扰乱整体市场。
2.分销体系层级过多且管理松散
当品牌的分销链条过长、层级过多时,价格管控的难度会呈指数级上升。末端分销商拿货成本差异大,为保障自身利润或清理库存,低价销售成为其自然选择。这本质上是渠道结构设计不合理带来的恶果。
3.品牌自身供应链或销售策略出问题
例如,品牌生产过剩,向渠道强行压货,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巨大,不得不低价套现。或是不同渠道(如线上旗舰店与线下实体店)的促销政策不协同,形成套利空间,被黄牛或灰产利用。
二、四步搭建控价系统
构建一个能自行运转的控价系统,是摆脱被动反应的关键。以下四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。
1.第一步:立规矩——制定清晰的渠道政策
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。与所有经销商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,明确授权销售范围、价格浮动区间、促销报备制度以及针对窜货、乱价的具体罚则(如扣除保证金、取消授权等)。
2.第二步:装眼睛——建立全网价格监测网络
投入专业的控价软件或服务,对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主流平台进行7×24小时不间断监控。不仅要监控价格,还要监控商品链接、店铺信息,实现动态追踪与实时预警。
3.第三步:出拳头——采取分层精准的打击措施
根据监控结果,对违规链接进行分类处理。首先尝试与卖家沟通,查明货源;对未授权或侵权链接,发起平台知识产权投诉;对查实窜货的经销商,严格执行合同中的处罚条款,树立政策权威。
4.第四步:常优化——定期复盘与体系迭代
定期分析监控数据与处理结果,总结乱价高发的产品、时段与渠道。据此优化您的渠道政策、产品溯源编码体系乃至销售策略,让整个控价系统在不断自我修正中越练越强。
三、避开这些坑
控价之路充满陷阱,一旦走错,可能付出高昂代价。
1.别盲目追求绝对低价,要维护合理价格区间
控价的目标是稳定,而非最低。过度打压一切低价,可能误伤正常的促销活动,或导致渠道失去活力。一个健康、有弹性的价格区间更利于市场生态。
2.坚决别找“包清店”的黑产服务
这些服务通常通过伪造材料、恶意投诉等违规手段操作,短期内看似有效,但极易导致品牌方的平台认证账号被处罚,信誉受损,甚至面临法律风险,得不偿失。
3.别只顾线上不管线下,必须双线协同
线上乱价往往源于线下的渠道管理和供应链问题。若只治理线上显示的“症状”,而忽视线下窜货的“病根”,问题永远无法根治。必须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治理策略,从源头封堵。
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利尔达园区2幢
扫码添加微信
